妖刀記

默默猴

武俠玄幻

  “妖刀記”是“東勝洲”系列的第壹部,“妖刀記”中的諸多配角還會繼續出現在往後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百十四折 九訣三易,起手無回

妖刀記 by 默默猴

2018-6-21 16:45

  談劍笏來東海很多年了,甚至在這片土地葬下結褵多年的發妻。他的妻子盧氏是西北牧戶出身,那可是比黃沙走馬的西山道更荒涼也更幹冷的地方,姑娘家的臉蛋總被太陽曬得紅通通的,貝齒如巖鹽壹般白,笑起來分外甜美。
  盧氏以族號為姓,本該作“莫蘆”。這是外族人的姓氏,莫蘆部不用央土文字,談劍笏只知其音,連寫都寫不出。吏部給督作院的官眷造名籍冊,經辦的胥吏大筆壹揮,自作主張改成“盧”,莫蘆氏自此成了盧氏。
  談大人脾性甚好,獨在這事上不肯罷休,不顧同僚勸阻,硬要吏部司改正,碰了壹鼻子灰,不由動怒,信手壹掌,打塌了司部屋墻,壹屋子的官兒嚇得屁滾尿流,可名籍哪有說改就改的?最後署丞夫人依舊姓“盧”,談大人卻從此留下了黑底。他較前人晚了幾年才補上軍器少監,甚至外放東海,多少同這事脫不了幹系。
  談夫人的小名叫蘭蘭,生得高頭大馬,臉皮子卻薄,易羞愛笑,面上老飛著兩團彤雲,比擦胭脂還惹眼。好在談大人木訥,換個嘴貧的,能生生羞死她。生性拘謹的談大人很少叫妻子的名兒,甚至沒怎麽稱呼過她,反正壹直以來也就倆,屋裏都知道是同誰說話。
  有壹天談大人自公署返家,推門見妻子枕著臂兒臥著榻,蓬松的雲鬢拂著紅撲撲的臉頰,只有這點跟少女時壹模壹樣;鏤空的窗格篩過晚霞,在她身上散滿了黃瑩瑩的圖樣,像極了來東海後她最愛的金銀花。後院邊上,待洗的衣物猶浸,盆裏泡開的皂堿又沈了底,厚厚的壹層豆渣也似,漸與清水分離。
  他不忍心把妻子喚起,輕手輕腳入內更衣,自己打了水將手臉抹凈。只是談夫人這壹覺睡得很沈,從此再也沒能蘇醒。
  妻子走後,談劍笏就少回家了。有時辦公太晚就直接睡署裏,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處理劍冢的日常瑣事、公文往返,還有陪伴衰病的老臺丞,唯恐哪天老人也忽然壹睡不起。
  待在蕭諫紙身邊十年,老人的過往他所知有限,稍稍了解壹些的是性格:蕭老臺丞暴躁、缺乏耐心,固執,幾乎沒有被說服的可能;討厭不夠聰明的人,更討厭別人自作聰明……
  但談劍笏從沒見過老人動怒的樣子,今天還是頭壹回。
  他在殿外細聽了老人與佛子的對答,卻不明白是哪部份觸怒了臺丞。宣政院總制由僧人出任自是不象話,和尚當官,聞所未聞,但談劍笏自己也不是進士出身,對朝政向來沒什麽主意,誰管僧尼不都壹樣麽?奉公守法,也就是了。
  只能認為是那柬裏寫了不堪入目之事,令老臺丞罕見地大動肝火。他親自推著輪椅,漫步於蓮覺寺內遍鋪青磚的幽靜廊廡,隨行的院生都是初次見老臺丞面色如此鐵青,不免慌了手腳,談劍笏沖他們壹揮手,以眼神略作安撫,讓院生們不遠不近地跟著。
  “國家要完了,輔國。”
  老人青著臉縮在椅中,雙肩垂落,口裏喃喃道。“外戚、內侍……這下,連僧尼都要插手朝政了。日後黃泉之下,我還有什麽面目去見先帝,說不過短短三十年間,江山已敗壞如斯?”
  “外戚”指的肯定是中書大人了,談劍笏心想。
  他對任逐桑的印象不差,但這回放任災民湧入東海委實太過,雖說央土諸州郡苦於旱澇,府庫空虛,卻不能不管百姓死活。至於內侍省的惠安禛、楊玉除等幾位正副都知,據聞也都是安分的人,當差迄今不曾預政,頗知進退,在言官之間風評不惡,不知“內侍”壹說指的是誰。
  “不會的,臺丞。”談劍笏想了想,才道:“他們想起東海尚有臺丞在,便是壹時放縱,最終也知收斂。家有耆老,國有勛臣,不會亂的。”
  這話倒不是逢迎拍馬。
  誰都知道外放東海是貶,看談劍笏自己的處境就很明白了。雖說如此,這十幾二十年間蕭諫紙每有動作,如上呈十七卷巨著《東海太平記》等,總能引起朝野重視,或新帝頒旨,或士人議論,乃至風行草偃,略清民觀吏治。這樣的影響力,不是坐擁金銀或權柄便能辦得到。
  老人對下屬的安慰置若罔聞,喃喃道:“他要是問我:“這些年來,妳都幹了什麽?”我該怎生回答?窩在東海寫文章,坐等雙腳癱了,以後還只能坐著寫文章?輔國,他會笑我啊!”
  談劍笏壹下沒會意老人口中的“他”仍指太祖武皇帝,老臺丞平時不說這些的。但那平靜中帶著無限悲憤、無限蒼涼的瘖啞語聲,卻令他不由得頭皮發麻--老臺丞認為有這麽嚴重的話,必是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!以蕭諫紙之睿智,怎能誤把太平當亂世?
  推動輪椅的雙手緊了緊,性子寬和的中年漢子難得熱血上湧,胸口早已熄滅的那把焰火隨風復燃。當初為何做官?不就是想報效國家!談劍笏下定決心,反正孑然壹身,也沒什麽好怕的,看是要聯名上萬言書還是進京面聖他都奉陪到底。總得有人推著老臺丞不是?低道:“臺丞有用得上我處,赴湯蹈火,在所不辭!”
  蕭諫紙點了點頭。
  “若非我雙腳不便,已成廢人,此事原該我親自去做,現而今卻只能靠妳了。輔國,我想向妳商借壹物。”
  談劍笏早有準備,笑道:“我這雙腿,臺丞盡管拿去!待三乘論法大會結束,屬下願陪臺丞走壹趟平望,無論臺丞做什麽,都算我壹份罷。”這番話他在心裏想了幾遍,沒想到出口時仍禁不住渾身血沸,不由得感動了壹把。
  孰料蕭諫紙眉頭壹皺,銳目掃來,硬生生把他的感動釘在臉上,兀自嗡嗡顫搖。
  “我要妳的腿幹什麽!妳很能跑麽?我要借的,是妳的“熔兵手”。”老人肅容道:“朝廷不能指望了,這五萬條流民的性命,我們得自己救。要打敗那耿姓少年,妳有幾成把握?”
  ◇ ◇ ◇
  雷門鶴快步走向看臺,壹路上什麽話也沒說。隨行的都是親信,四爺的脾氣摸得通透,誰也沒敢驚擾,唯恐四爺回頭壹笑,明兒不惟自己,連壹家老小都要遭殃,教人拿鐵索捆了,通通扔進江裏餵魚。
  只有壹人不急不徐,始終跟四爺身後三步處,恰是他臂間所持,通體扁狹、猶如劍衣般的絨布長囊壹觸可及的距離。
  親信們沒見過這人,都覺不可思議:四爺平日連來路不明的飲食都不沾口、如此小心翼翼的壹個人,怎會屏退左右,偏讓陌生人貼身保護?萬壹囊裏貯的是柄兩尺半的利劍,這會兒突施殺手,來個什麽“圖窮匕現”,怎生是好?
  雷門鶴沒功夫揣摩底下人的心思,讓老五跟著,當然是為了自身的安全。老壇子燒掉那晚,他在後山被暴起傷人的雷奮開嚇破了膽,忽然意識到壹件很重要的事--硬說他跟死老鬼雷萬凜、老流氓雷奮開有什麽不同,就是雷門鶴從沒倚仗過自身的武力。
  他的成功與獲得,都是經過精密的安排計算,充分應用身邊的資源,極力拉大與對手的優劣差距所致,跟喜歡逞兇鬥狠、動輒喊打喊殺的兩人大不壹樣。不恃武勇的作風讓他在戰場上十分安全,日常卻容易成為買兇行刺的目標。
  身為赤煉堂四太保、“裂甲風霆”雷萬凜所倚重的軍師,過往雷門鶴幾乎沒有這樣的問題。因為赤煉堂最不缺戰將,連總瓢把子自己都有萬夫不當之勇,對手想用暗殺的手段以下駟換上駟,首先得考慮施行的難度,再壹想赤煉堂如疾風怒濤的慘烈報復,多半便打消了念頭。
  在敵人的評估之中,“淩風追羽”雷門鶴或許是暗殺名單的前緣,但絕不在戰將之列。
  雷門鶴從沒像現在這樣恨過總瓢把子。壹直以來雷老四並不恨他,詐死也好、退隱也罷……人在江湖,誰不是算計來算計去?會埋怨對手招數的,從來都是顢頇無能的失敗者。常勝之人,該有欣賞對手棋步的從容。
  但雷萬凜的離去,幾乎帶走了他手上所有能用的“戰將”。
  老流氓雷奮開不消說,據總壇之人回報,當日他在風火連環塢大敗染紅霞與耿照連手,如非顧及二人背後的靠山,這兩個也別想活著走出血河蕩了。今日再遇耿照,怕也是贏面居多。
  還有二太保“炎火焱劍”雷重壹,以及機巧百出、擅使連環刀法的三太保“卷開太陰”雷卻邪,這兩個詭異的家夥不但強得跟鬼壹樣,卷刀炎劍各逞奇能,絕的是都沒什麽名利權欲,為總瓢把子壹句話就能賣命,連後謝都免了,便宜得令人想流淚。這當口,上哪兒找這麽好用又堪用的人?
  老八失蹤,老九派不上用場……雷摧鋒那個不識趣的蠢物,倒有些後悔殺得太早了。不過奇門陣法在光天化日下效果有限,不能預先擺下車馬、插幡布陣,也難以成事,想想便覺釋然。
  雷門鶴只剩下壹個選擇。
  雷景玄是赤煉堂的第五太保,是十絕太保中最神秘的壹個。若神秘是指“從不以真面目示人”,那麽藏身七寶香車的老八雷亭晚是夠神秘的了;但如果是指“令人捉摸不透”的話,恐怕其他九位太保會壹致同意:雷景玄才是真正的神秘人物。
  只有極少數的人知道,掌、劍、刀、筆、令的“令”,乃是罰惡之令。若說雷重壹、雷卻邪這壹劍壹刀是總瓢把子的明器,是上馬時並肩陷陣的鋒鏑、下馬後寸步不離的屏障,那雷景玄就是總瓢把子的暗器,專為總瓢把子派送死令--不光是對手,也包括變節、或有變節之虞的“自己人”。
  雷萬凜未掌權時,其叔赤水轉運使雷彪唯恐這位族侄坐大,屢次陷害不成,甚至派人蒙面圍殺,幾乎得手,不料最後關頭雷萬凜還是逃過死劫。雷萬凜登上大位後,雷彪擔心他挾怨報復,表面恭順,暗地裏聯系雷家的舊有勢力,趁著根基未穩,伺機要將雷萬凜拉下馬來。
  某日雷彪晨起,由內院壹路走到堂前,居然沒見半個人影。
  大堂的虎皮交椅上,壹名相貌平凡的年輕人展開卷軸,誦讀雷彪壹十七條罪狀,以“不昧其明,不隱其常,以政五鐘,以正天時”十六字作結,抽出天衡六帝尺將雷彪打死,命人拖出屍體示眾。
  原來雷景玄連夜趕到丹州,迅雷不及掩耳地接管了赤水分舵周圍幾處重要據點,持轉運使令牌調走分舵人馬;待雷彪的兒子、親信趕回,老巢早已易幟,來不及反抗就被悉數拿下,壹個都沒走脫。
  包括總瓢把子身邊的智囊雷門鶴、雷卻邪等,沒人知道雷景玄是怎麽辦到的。
  這不是單槍匹馬殺進殺出就能完成的任務,布計、策反、欺騙、恐嚇、潛行,乃至殺人立威,收拾善後……雷景玄絕非是刺客,他完成的工作遠超過刺客的範疇,武功只是任務所需的壹環,僅僅具備超凡的武藝並不能成為雷景玄。
  基於同樣的理由,此人的江湖耳語亦少得可憐,完全無法拼湊出輪廓,鹹以為是雷萬凜對內殺人鬥爭的工具,出身、外號均付闕如。而赤煉堂內也沒好到哪裏去,他在眾人口裏被傳得如鬼如魅,連層峰都沒幾人見過;出手前慣說的“不昧其明,不隱其常”壹度成了五爺的代稱,誰都怕哪天起床聽到前堂有人念這兩句,辦起事來格外盡心,方方面面都不敢馬虎。
  這樣的人和雷奮開同樣危險。來路不明、無法掌控,不知道該用什麽來收買。
  雷門鶴敢用他的原因,在於壹個無意間得知的秘密:總瓢把子用來控制雷景玄的方法,是錢。
  雷景玄要銀兩。他胃口奇大,不像雷摧鋒、雷騰沖之流,用醇酒美女就能打發。雷門鶴在總瓢把子失蹤前的幾年,發現幫裏的內帳大有問題,每隔壹段時間就有若幹銀錢輾轉消失,似被巧妙地遮掩起來。雷萬凜不是揮霍成性或耽於享受之人,雷門鶴相信這些銀兩最後被匯成壹筆大數目,交給了某人。
  總瓢把子失蹤後,他就此事小心試探了雷景玄,不料雷景玄爽快承認,沒有絲毫猶豫。“六千兩。”雷景玄告訴他。“我替總瓢把子解決麻煩,壹件是六千兩,不收現銀,我有指定的票號。若要求太困難,我會告訴妳須加多少,或者是辦不到。”
  雷門鶴啼笑皆非。
  直接了當很合他的脾胃,談生意本該如此。但在爭取幫內盟的各種談話裏,這是頭壹回沒提到“忠義”、“舊情”、“本幫”之類的字眼,讓他覺得有些異樣,仿佛很不對勁似的。就連最常出現的“總瓢把子”四字,兩人加起來也才說了壹次。
  “價碼公道。”他嘿嘿壹笑。“但要是旁人也出得起……”
  “我會優先考慮老主顧。妳最好壹直有事給我做,我很需要錢。”雷景玄道:
  “別人可能付得起壹兩回,但我要壹條穩定的財路。”
  合作就這麽定了。雷門鶴當下即取出六張面額千兩的銀號櫃票,買他當年拔掉赤水轉運使的布置運籌。
  雷景玄足足花了壹個時辰,將所有步驟巨細靡遺,交代得清清楚楚。雷門鶴取來筆墨紙硯、地圖名籍,邊聽邊做批註;末了閉上眼睛,在腦海裏從頭到尾示演壹遍,終於確定以壹人之力,花四個月的時間安排布置,當真能端掉偌大的赤水雷家壹系!多年疑惑得解的同時,又多了個實力絕強的盟友臂助。
  老流氓要養指縱鷹,足夠榨幹他手裏的財源,幫內多數的人都站在自己這邊,雷奮開擠不出油水供雷景玄這條貪婪的巨鱷。比富,連鎮東將軍都不是赤煉堂的對手,只要赤煉堂始終在他雷門鶴手裏,雷景玄便是這世上最可靠的人!
  由此他更確定雷萬凜不在了;就算還活著,也壹定癱如廢人,抑或是練功走火入魔,無法言語。否則雷奮開壹定會知道老五是財奴,若非買他除掉自己,便該早早殺之,何必留此大患,等著和雷門鶴較量誰的口袋深?
  赤裸裸的威脅固然令人不快,但雷老四心知佛子所言非虛,慕容柔自身難保了,赤煉堂需要更強大的靠山,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。雷門鶴在“自身安全”與“爭取表現”之間猶豫再三,終於商人的投機本色壓過了防衛本能。現在可不是畏畏縮縮的時候。
  “老五,”他停下腳步。“妳有把握放倒那姓耿的少年麽?”
  “八千兩。”雷景玄道。“不保證死活。”至於是誰的死活則壹點都不重要。
  只加兩千,還不算太狠。雷門鶴正想著,又聽他續道:“……妳先付清,我才下場。”雷門鶴“哼”的壹聲皮笑肉不笑,斜乜著吃人不吐骨頭的死要錢客將:“要是打輸妳退錢不?”
  “凡事總有風險。”
  這跟端掉赤水雷家是兩碼事。鏟除眼中釘,壹次不成再加把勁,多試它幾回,有點創意和耐心,總有得手的機會,先付幾成當前金亦不妨。打擂輸了還有下次的?
  “這樣生意很難做啊,老五。”雷門鶴哼笑道:
  “打贏耿小子,跑不了妳的。犯得著這麽咬錢?”
  雷景玄微微壹怔,才明白東家完全搞錯了意思。“打擂臺和保護妳,壹次只能壹樣。萬壹我下場時妳給人收拾了,這筆帳問誰要去?只好請妳擔風險了。老規矩,八千兩銀號櫃票,只收廣聚源、興隆盛、三江號三家,煩請結清,謝謝。”
  ◇ ◇ ◇
  琉璃佛子壹踏出十方圓明殿,朝鳳臺合什頂禮之後,徑朝看臺行去。沈寂許久的會場又再度沸騰起來。
  當佛子召集央土教團的僧人入殿商議時,有些眼尖的發現劍冢正副臺丞、青鋒照的邵家主,及赤煉堂的雷四太保也隨之離席,心知這第二場比鬥還有變數在,耿典衛雖以洞穿劍刃的奇技令李寒陽自行認輸,卻未必無敵於此間,現場絕對還有不少與他勢均力敵、甚至淩駕其上的高手,但看佛子有無借將的手段。
  任逐流重新整裝,拄著飛鳳劍權充手杖,威風凜凜地自鳳臺行出,居高臨下朗聲道:“央土大乘教團商議的結果如何?是否要挑戰鎮東將軍府?”果天面色鐵青,閉口無言,佛子起身道:“我等之共願,敦請慕容將軍收容流民。阿彌陀佛!”
  任逐流半點也不意外。
  事實上他掂了掂:蒲寶從南陵帶來許多武士,可央土這廂清壹色禿驢,沒個能打的,要派代表,只能求他任大爺了,為此特別整理服儀,賣相看起來好些。“等老子上場……嘿嘿……呼呼……”連金吾衛士都不知道,他們的頂頭上司完全不計較個人榮辱,羞恥心薄如蟬翼,還經常忘了披掛上身,在道德上全然以裸體示人,十分自由奔放。
  打架嘛!有輸有贏,幹嘛這麽斤斤計較?讓這場鬧劇落幕的責任,就由老子壹肩扛啦!任逐流邊打著“下場劍壹扔大字型躺地上”的主意,只差沒搓手拈須嘿嘿笑,勉強端起架子點頭:“嗯嗯,那妳們,要派……誰呀?”尾音飄揚,心中仿佛有蝴蝶在飛舞。
  (選我!選我!選我!選……)
  佛子合什躬身,朝的卻是對面看臺。
  任逐流心中的蝴蝶壹沈,全餵了狗,眼角瞟到談劍笏束緊腰帶,霍然起身,而雷門鶴身邊的護衛解開布囊,唰地擎出壹柄鑲著六枚銅錢的精鋼鐵尺,正覺不妙,忽聽壹把清朗的語聲道:“佛子明鑒,我願代表央土大乘僧團,為這五萬無辜難民,向慕容將軍討個公道。”
  青衫皂帶的頎長背影負手而下,自階臺盡處踱入場中,朗吟道:“宴上田頭皆擊鼓,壹何樂兮壹何苦?應知四景終須復,乞願天翁潤焦土!”耿照愕然回頭,腰畔藏鋒“嗡”的壹顫如生共鳴,赫然是青鋒照之主、“文舞鈞天”邵鹹尊!
  誰也想不到竟是東海正道第壹人請纓,連看臺上的邵蘭生、邵芊芊亦錯愕已極,但驚詫不過轉瞬,叔侄倆相視壹笑,邵蘭生捋須點頭:“拯救難民於水火,此誠正道有別於邪道,舍青鋒照其誰!家主十多年來未曾動劍,今朝破例,也只能為百姓。”見兄長腰間所懸,乃是壹柄尋常的青鋼劍,心念壹動,提著佩劍“檗木”奔下樓。
  芊芊卻有別樣心思。她見耿照與李寒陽決鬥時又是受傷、又是嘔血,急得眼眶泛紅,晶瑩的淚珠不住在眶裏打轉,雖然叔叔總說“不要緊”,但芊芊還是希望他少受些折騰,見父親挺身接下第二決,略放心了些,料想以阿爹的武功及對耿照的賞識,應能保他周全。
  臺上的談劍笏被邵鹹尊占了先,壹張紫膛面皮脹成醬色,正要發話,蕭諫紙卻伸手攔住,搖了搖頭。論身份地位,邵鹹尊站將出來,在場無人堪與壹爭;談劍笏也非不夠世故,於此心知肚明,其實用不著老臺丞提醒,料想邵鹹尊若有意求勝、以換取慕容出手,此戰耿照定然無幸,才又坐了下來。
  佛子遙對邵鹹尊壹揖,隨即就座,等於默認了邵鹹尊的代表資格,滿場的轟然驚嘆漸漸沈落。任逐流面上難掩失望,雷門鶴卻是不動聲色,只擺了擺手,雷景玄收起天衡六帝尺,依舊立在他身後,臉上沒什麽變化。
  邵鹹尊行至耿照身前,抱拳道:“典衛大人,我們又見面啦。”
  耿照回過神來,也跟著回了禮。“家主安好。”雙手橫持藏鋒,欠身道:“承蒙家主惠借神兵,方受得鼎天鈞壹擊。如今陣上相決,沒有持刀向刀主的道理,特此奉還。”俯首長揖,捧刀過頂,執的是晚輩的禮節。眾人聞言,面面相覷:“他用的是“文舞鈞天”親手打造的刀器,難怪有如此本領!”
  邵鹹尊笑道:“寶劍贈英雄,況且典衛大人是為我試刀,承惠雲雲,邵某愧不敢當。典衛大人若看得起邵某劣作,但用不妨。”見他還要推辭,也不生氣,右手食、中二指壹捋長鬢,怡然道:“典衛大人與我有仇麽?”
  耿照壹怔。“家……家主何出此言?在下久聞家主大名,心折已久,對家主唯有敬意,何來仇隙?”
  “既無仇隙,也不是生死決鬥,妳我就是論武而已。以武會友,毋須動上刀兵,我們隨意過過招、印證壹下武功便是,刀劍都不必出鞘,如何?”回頭見邵蘭生提著佩劍奔來,笑道:
  “不必麻煩了,老三。我與典衛大人講論武學,劍不必出,用我腰畔的這柄青鋼劍,也是壹樣的。”
  “是。”邵蘭生恭恭敬敬回答。他昨夜從兄長處得知有藏鋒這柄奇刃,今日雖是初見,親睹它與神兵鼎天鈞力撼半個多時辰而絲毫未損,心知非同小可,尋常刀劍恐非壹合之敵,縱使兄長內外兼修,為防發生什麽差池,仍捧著檗木劍立於場邊,隨時接應。
  面對邵鹹尊,耿照絲毫不敢大意,抱拳道:“家主明鑒,我於武學所知有限,得蒙家主指點壹二,終生受用不盡,本是求之而不可得;但要以此相決、分出高下,我不用比便已輸啦,恕在下未敢應承。”
  邵鹹尊淡淡壹笑。“論輩份年歲、江湖地位,我與妳動手過招,已是以大欺小,傳入江湖,未免為眾人笑;今日厚顏為之,乃是想為無辜百姓略盡棉力,不敢愛惜自己的薄名。我知典衛大人俠義,亦甚愛護百姓,迫於上意,不得已而為,若然失手傷了大人,邵某也難以心安。
  “妳我姑且來壹場文鬥,交流壹下刀劍上的道理,若有言語未及之處,再行出手印證。屆時,典衛大人只消在邵某的手底下走過十招,便算是邵某輸了,此誠君子之爭也,興許連動手也不必;我的道理,未必便勝過了典衛大人的。大人以為如何?”
  耿照沈吟起來。邵鹹尊的提議乍聽對他十分不利--“文舞鈞天”是何等樣人!要跟他較量辯才,無論學問或武道,恐怕罕有對手,除非請出像蕭老臺丞那樣的人,才有壹鬥的資格。
  但耿照的身體剛經歷壹場劇變,未經調復,實不宜再鬥高手。邵鹹尊超過十五年未與人動手,當年與他比試之人多已不在,然而邵家三爺名震天下,乃當今劍榜有數的人物,其兄長豈是好相與的?邵鹹尊的“歸理截氣手”耿照親眼見過,真打起來,決計不比李寒陽輕松。
  他對邵鹹尊始終存有戒心,但眼下似無更好的選擇,倒持藏鋒,抱拳行禮:“請家主賜教。”
  邵鹹尊笑道:“典衛大人請。”解下腰間長劍,以鞘尖在地上畫了個大圓,正色道:“這是天地萬物的道理,日升月落、花謝花開,乃至生老病死等,均不脫此圓,是曰“太極”。妳的刀與我的劍,亦在其中。”
  此時芊芊提著裙裳,自看臺頂碎步奔下,來到邵蘭生身畔,正好見父親在地面劃圓,忍不住輕聲問:“阿爹……在做什麽呀?”邵蘭生含笑道:“在送妳的好朋友壹份大禮啊!恁是千金妝奩也比不上此禮貴重,但看他有幾分悟性了。聖人說:“愛人者,兼其屋上之烏。”妳阿爹呀,可疼妳啦!”
  芊芊臉壹熱,臊得連粉頸都紅了,溫溫的肌香乳甜不住從襟口領內蒸出,咬唇佯嗔:“幹我什麽事呀,是阿爹賞識他。”心中也替耿照歡喜,踮起腳尖眺望,喃喃輕道:“就這麽畫了個圓說幾句,能學得會麽?”
  “學得會學不會,看他的造化了。旁人縱有心相助,也要自己爭氣才行。”邵蘭生揶揄她道:“芊芊用心聽著,說不定妳也學會啦。”芊芊噗哧壹笑:“哎唷,我可不是這塊料。”
  耿照不知邵鹹尊所言何意,也不忙著詢問反駁,集中心神,閉口靜聽。邵鹹尊提起劍鞘,在大圓中又化了幾個同心小圓,環環相套,然後壹劍居間劃過,將圓自中心處壹分為二,續道:“太極之動而陽,靜而陰,陰陽互為其根;陽變陰合,而生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也。”又在大圓內的四角與中心畫了五個小圈,分別寫上五行。
  “太極是本、是道,天地初開即存,亙古不易;陰陽是末、是器,無論五行或陰陽,皆是我等可感可知。天地萬物借由道而生,分聚離合,千變萬化,呈現各種不同的風貌。”
  他見耿照眉頭微蹙,明白這樣的泛泛空談並不能滿足他,微笑道:“譬如壹塊生鐵,制成了劍坯,經反復鍛打、淬火、磨礪之後成為壹柄劍,這是因為天地間已存了“劍”的道理,當我們滿足形成“劍”的分聚離合種種條件,劍於焉誕生。
  “道理是看不見的。但妳眼睛看到劍,指尖觸摸劍,甚至苦心鍛練劍法,朝夕與劍相處,觀察其質性、窮究其物理,終有壹天能造出劍來,便是因為妳掌握了“劍”的道理。”
  他用鞘尖指著最外圍的大圓。
  “這個“道”統攝萬物,包括妳的武功,以及對手的武功,均不脫道之範疇。我等雖不能直接感覺道之存在,卻知春夏秋冬、冷暖寒熱……這些之中也都有“道”。察其性、究其理,重新聚合,則對手的招式在妳眼裏便如鍛打、淬火、磨礪壹般,妳若有意,可破壞其成劍的條件,劍至妳眼前自然瓦解,如煙消霧散。”
  耿照心中壹動,若有所悟。
  若昨日聽到這席話,不免覺得誇誇其談,然而經歷鼎天劍脈的重鑄後耿照眼界大開,碧火真氣統攝諸元、而後再定經脈的方式,與邵鹹尊所言不謀而合:“道”不可感,卻能借由透析經驗之物--即“器”--而無限接近,格物近於道,則器隨意變化,不拘俗見也。
  “我觀典衛大人出招,”邵鹹尊續道:“銳氣、勁力、臨敵反應等,均是壹等壹的手眼;欠缺者,在於大人並不知刀。雖能敏捷地砍、劈、掠、抹,但典衛大人心中並無刀法,不知器變、不明就裏,何以求道?縱使大人資材絕佳,以此對敵,不免終是要敗的。”
  耿照被他壹語道破自身缺陷,甚是慚愧,赧然道:“家主所言甚是。我本是武功低微,不學無術,原不足以與天下英雄爭鋒。然此際要學,也來不及啦,只能硬著頭皮徒逞蠻勇而已。”
  邵鹹尊笑道:“怎來不及?我與典衛大人印證壹路劍法,權作交流便是。”
  耿照壹怔。“我劈過幾年柴薪,又受老胡與蠶娘前輩的指點,尚且不知刀;臨陣再學劍法,卻有甚用?”本欲推辭,靈機壹動:“格物近道,刀劍有什麽分別?”話到嘴邊又吞回去,面上掠過壹抹恍然。
  邵鹹尊微露贊賞,連劍帶鞘擎起,立開門戶,正色道:“我這套劍法共有九路,不重招式,練的是窮究之法。壹法天、二法地、三法人,四法時、五法音、六法律,七法星、八法風、九法野,欲從天地萬物中都看出劍來。妳仔細看了。”手裏比劃,口中講解,招式連綿不絕,劍上不挾絲毫內力。
  他出手極慢,但劍勢縱橫,大闔大開,果有“星垂風野天地闊”的恢弘氣象,耿照被引得以刀鞘相應,兩人自然而然拆解起來。
  邵鹹尊這套劍法,與其說是模擬天地自然的意象,不如說是觀測天地自然、透析質性之法,共分“簡易”、“變易”、“不易”三層:首三訣觀察渾然天成、非人力可逆之物,天訣包含壹切天文星象、雷電風雨,地訣指山川河流、地貌風物;而人訣指的是人倫綱常。此三者順乎自然,至簡至約,是為簡易。
  星、風、野等末三訣,則是觀察變化之物,如繁星過境、八風橫野,動靜間有無數變化;此三訣爬網整理,窺破壹切紛亂擾攘,是為“變易”。而中三訣掌握的則是變化的法則,四時、五音、六律看似變化流動,卻自有其規律,按律生變以簡禦繁,是為“不易”。
  在這三易九訣中,首三訣最為抽象,邵鹹尊似是了解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,難以悉闡其妙,因此說得最少,三言兩語匆匆帶過,無意深談。中三訣則說得最快,時、音、律均是整理歸納之法,或異中求同,或名實區分,苛察繳繞,衍生無盡,方法卻相當簡單。
  花最多時間的,反而是撥亂反正的星、風、野三訣。
  邵鹹尊劍上既無內力,耿照也不敢硬砍,內力強、速度快的優勢無用武之地,招式不精的缺點益發明顯。邵鹹尊與他拆得片刻,忽道:“請典衛大人以壹門最得意的刀法攻我。”劍鞘壹撥,點足飛退,重新擺好架勢,等他進招。
  耿照以為他打得不耐,臉上熱辣辣壹燙,嚅囁道:“晚……晚輩現醜了。”他平生最精妙的招式,學自本寺娑婆閣內的觀音木像,恁“薜荔鬼手”如何變幻無方,耿照卻無化拳掌入刀招的識見與修為;而蠶娘所傳授的壹式蠶馬刀法雖然威力驚人,偏偏是防守的絕招,拿來打人也不象話。翻來覆去,便只有壹百零壹套的“無雙快斬”了。
  想起老胡,心中忽生勇氣。
  蠶娘說“無雙快斬”脫胎自狐異門的天狐刀,暗示胡彥之的來歷並不單純,但壹想起老胡,仿佛又回到赤水渡頭並肩作戰那壹夜,再無動搖,藏鋒壹振,潑風般的刀式應手而出!
  邵鹹尊退了兩步,鞘尖忽往刀風中壹絞,正是耿照舊力方盡、新勁未出的當兒,這壹下不花什麽力氣,“無雙快斬”頓時無以為繼,攻勢自行崩解。
  耿照臉壹紅,見他並未追擊,壹個箭步竄上前,咬牙再出絕招!
  豈料這回邵鹹尊更快,鞘尖壹紮,“鏗!”戳中了刀鍔,刀風中心壹歪,耿照踉蹌失衡,刀頭斫地,勉強穩住身形,連不懂武功的觀眾都看出他的狼狽,場邊壹片嗡然。
  邵鹹尊正色道:“臨陣對敵,壹模壹樣的起手連用三回,未免小瞧了對手。適才妳第壹次所用的第七個變著,恰可以抵擋我第二次的攻擊,只因我出手的時間比第壹回快了些,妳堅持使完第五、第六兩個變著,才有此壹失。”
  耿照沒來得及羞慚,邵鹹尊的話如電光石火般掠過腦海,仿佛捅破了壹層薄薄窗紙,原先模糊搖曳的殘影失卻阻隔,驟地大放光明--
  老胡所授的“無雙快斬”,是將刀的變化練進了他的身體反應,臨敵不假思索,狂風般的刀勢飆出,令人難以抵擋。
  耿照屢經歷練,眼光大異昔日,漸明白這是老胡為了在三天內收到奇效,不得已才想出的變通之法,摒除招式,將首尾串連起來,將他異於常人的敏捷、膂力等徹底發揮,原本刀路絕非如此。
  耿照練熟了刀式,練到無論老胡以何種方式攻擊、攻向何處,閉眼都能以“無雙快斬”硬生生碾過去,縱遇實力勝於自己的對手,亦有壹搏之力。證諸往後余戰,老胡不可不謂奇才。
  但遇邵鹹尊、李寒陽,乃至嶽宸風這樣的高手,此法相形見絀,原因無他,力有未逮也。耿照這時才驚覺:“無雙快斬”可能是他學過最精妙的完整刀法--假設它成套的話--但他壹點都不了解它。老胡將壹路刀法壓縮成壹招,讓他以力量和速度的總和制敵,卻來不及為他講解應對進退、攻守方圓,剖析其題旨究竟。假使它有的話。
  現在,耿照只好靠自己發掘。
  “無雙快斬”連綿不絕,繁復而無法切割,正好以“星”字訣梳理;風有來處去向之別,亂中有序,再用“風”字訣辨清攻守……復雜的爬網、旁人須苦思良久方能理出頭緒者,於他腦海不過壹瞬。“無雙快斬”三度起式,劍鞘“唰!”長驅直入,徑取他持刀之手,果然毫不容情。
  耿照刀勢圈轉,使的卻是第十二個變著,刀尖旋絞帶風,邵鹹尊若不抽退,不免饒上壹條右臂。他“咦”的壹聲變招,百忙中不忘贊道:“來得好!”
  耿照分心二用,充耳不聞,繼續從“無雙快斬”析出招式來用,三五招裏總能試出壹記管用的,出手威力暴增。邵鹹尊不得不凝神應對,兩人距離越拉越開,刀劍上風聲隱隱,終於有幾分認真的模樣。
  此非自家的演武場,縱有邵鹹尊餵招,耿照將“無雙快斬”翻來覆去磨了個穿,也只試出了十七式,無不是威力強大,果然印證了邵鹹尊“拆開來更好使”的指點。耿照索性摒除其他路數,專以新招對敵,兩人越打越快,位移如壹只疾旋的太極兩儀盤,所經之處黃塵掀轉,亦成壹圓,煞是好看。
  無雙快斬中淬出的刀式非同小可,耿照越使越稱手,體悟越多,烏鞘舞出壹團墨風,壓得邵鹹尊慢慢後退,卻難再更進壹步,對邵鹹尊的威脅不如初展之時,心下雪亮:
  “是了,三易九訣心法乃是家主的發明,這幾式刀法只須見得壹次,便以九訣透析,縱未連皮帶骨拆得精光,豈能逃過法眼?打得越久,對我越是不利。”邵鹹尊並無逼殺之意,比之尋常武鬥,堪稱遊刃有余,耿照趕緊把握時間運用“野”字訣,心海中浮起壹十七名持刀人形。
  相較於處理“多”的星字訣、處理“亂”的風字訣,野字訣處理的是“整體”:千樹成林,不同於獨木;冰晶易雕,積雪卻有滅絕生機之力……凡數變形成質變者,均屬野字訣範疇。
  這十七式分開運使,無不是上乘刀法,然而展列開來相互拆解時,卻發現有五式是余招的相生延展,或可合而為壹。如此又消去五式,只余十二。
  邵鹹尊驀覺耿照刀路壹變,招數似是減少了,卻更刁鉆難防;明明速度未變,出手的角度卻越來越小,反應速度若未隨之提升,有幾刀差點接不下來,正是耿照出手的節奏不變、刀招卻仿佛快了壹倍有余的原因。
  他是三易九訣的始作俑者,耿照刀中暗藏星、風、野末三訣,逃不過時、音、律中三訣的爬網。邵鹹尊與他壹輪競快,刀、劍鞘尚未碰實,兩人即已變招,場中但聞風聲呼嘯,不聞木鞘轟擊,十二式說多不多,須臾間便有重復的變著出現。
  邵鹹尊壹凜:“十七式硬生生砍掉五式,毫不吝惜,此子好硬的心腸!”劍勢壹緊,卻無法穿透刀網。刀法的斧鑿痕跡雖重,有諸多不成熟處,但九訣無法進壹步透析,代表刀式之精煉,足與邵鹹尊的劍招相抗衡;若深入鉆研或可破之,卻無法於交戰時信手瓦解。
  這壹瞬的挫折激起了青鋒照之主的好勝心,回神才發現自己貫中壹劍,徑刺耿照的胸口“膻中穴”,大驚失色:“不好!”收之不及,拼著臟腑受損,也要將勁力生生偏轉開去。
  這壹劍平平無奇,卻是天訣的至高展現,法天順自然,人力不可逆。邵鹹尊若是全力施為,當能達到傳說中的“劍勢”之境,此際用不到六成功力,“無心”二字卻使劍威暴增,與李寒陽的最後壹擊各有千秋。
  眼看避無可避,耿照本欲硬著頭皮以蠶馬刀抵擋,忽地福至心靈:“此劍如羚羊掛角,無跡可尋……這是首三訣的精義!”長刀壹轉,勁力忽長忽短、有輕有重,宛若十余種不同尺寸形狀的兵器齊發;劍勢或破或阻,無法壹舉奏功,產生了極短暫的微妙停滯。
  “變易”過後,“不易”隨之發動--
  長刀再轉,勁力與之相逆,劍的理路、形質俱為長刀所羈,劍勁如泥牛入海,霎時消散。長刀三轉,刀劍壹同,俱進入簡易之境,兩相抵銷;劍上那股超越形質的純粹自然驟爾消失,又變回金木之屬。耿照身子微側,以肩窩受了鞘尖壹抵,旋即以刀格開。
  在場如風篁等人,雖識得那壹劍的厲害,卻不明白何以到了耿照身前,無堅不摧的異樣淩厲突然消失。只李寒陽看出長刀三轉之間,幾乎模擬出那壹劍的至簡至易,剎那間陰陽調和、正負相抵,由太極而無極,但畢竟火候相差太多,否則連肩窩那壹下都不必挨。
  邵鹹尊心中五味雜陳。
  臨陣傳功是為美談,但教授的對象學得太快、悟性太高,沒怎麽花工夫就把自己精研二十幾年的劍法精要吸收殆盡,卻未免太令人扼腕。他雖留了壹手,不怕耿照如適才對付李寒陽般,忽使出壹記境界高絕的極招,也未忘自己不顧身份、請纓下場的目的,應付少年越來越熟練的刀式之余,邊笑道:
  “典衛大人悟通“道”、“器”之理,卻不能看清自身的處境,實在可惜!”
  耿照心想:“他果然要遊說我。”承他之惠才得以提升刀法,也不能不聽壹聽人家想說什麽,否則何異於過河拆橋?嘴角微露苦笑,手上半點也不放松。“還請家主指點壹二。”
  “妳我這壹戰無論勝負如何,結果都不會改變。”
  邵鹹尊唰唰唰三劍,徑取他頭胸腹三處要害,不唯快絕,鞘上更是嗤嗤有聲,劍勁淩厲,惹得場邊壹陣驚呼,連芊芊都變了臉色。
  “五萬流民終將滯於東海,將軍或賑或不賑,朝廷或賑或不賑。佛子接任宣政院總制,官居壹品,成為本朝首位僧官,手握大權,呼風喚雨;慕容將軍依舊做他的東海壹鎮,既不會叛變,朝廷也拔不掉他,壹切都和原來壹樣。唯壹增加的,只有百姓的死傷。”
  此說與耿照的預期大相徑庭,他聽得壹怔,“藏鋒”卻未稍滯,刀鞘圈轉,壹連接過三劍,回臂斬向邵鹹尊的脖頸!“家主之說,恕在下不能明白!”
  邵鹹尊嘆了口氣。
  “將軍與佛子都是狡智之人,他們手裏掌握的人命,以數十、甚至數百萬計,妳以為他們是壹言九鼎,其實只要情況於己不利,他們隨時都能出爾反爾。妳贏了或輸了,將軍佛子若要反口,誰人能制?”
  耿照差點被劍鞘刺倒,揮刀格開,急道:“眾目睽睽之下,將軍與佛子是何等身分,又有皇後娘娘作見證,怎會說了不算……”忽地壹怔,再也接不下去。
  在慕容柔的想法裏,“收容難民”從來就非是選項,他與佛子的約定、娘娘的見證,都不會改變“鎮東將軍不能擅自收容流民”的處境;逼得急了,將軍會咬牙遵守約定,令東海陷入兵禍,抑或兩手壹攤來個死活不認?耿照竟是全無把握,不由得冷汗涔涔。
  邵鹹尊見耿照攻勢散亂,同壹式刀法使了又使,攻勢略松,嘴上卻乘勢揮軍:
  “阿蘭山的安全,早在將軍掌握之中。典衛大人下場不久,風雷別業的適莊主等人便已不見蹤影,我料是奉了將軍的命令,由後山小徑悄悄離去,調兵分別控制了環山的壹股股人馬。流民無有領袖,饑寒交迫,豈能經久不亂?這壹大片黑壓壓的動也不動,恐怕已被官軍控制,不是不亂,而是無以為亂。”
  耿照余光欲瞥,邵鹹尊劍鞘又至,拿捏極巧,令他難以分神。
  “照……照家主的說法,將軍與佛子……又是為何賭鬥?”
  邵鹹尊無奈苦笑。
  “佛子欲掌權,中書大人必不樂見,將皇後娘娘拖下水來,與皇上的眼中釘綁作壹處,退可箝制任家,進可將中書大人卷入風波,甚至推動廢後,順了皇上之意。至於將軍,不過找人分散風險罷了,當然他有十萬精兵要養,多納了五萬流民,實力不免消減。”
  耿照想起將軍要自己向娘娘傳話時的神情,實在無法對邵鹹尊說出“壹派胡言”四個字。
  把滿山權貴的安危,以及“東海收容難民與否”如此重大之事,賭在三場蠻鬥之上,更不像他所熟知的鎮東將軍慕容柔。邵鹹尊的話就像壹枚鋼針,深深插入他的心槽,無論如何自問,都不能若無其事地揭過。
  “典衛大人,妳和我,不過是棋子而已。勝負只能自傷,傷不了下棋的人。”耿照心煩意亂,頭痛欲裂,腳步壹陣踉蹌。邵鹹尊抓住他動搖的剎那,突然全力進攻,欲連其心防壹並摧毀--
  “身為棋子,大人可有棋子的主張!”
  耿照不住倒退,肩膀、大腿等接連中招,若非鞘尖圓鈍,早已刺出壹身窟窿。驀地耿照壹聲狂吼,甩脫刀鞘,點足躍上高空,雙手持著藏鋒撲下,朝邵鹹尊斬落!
  “止戰仍須戰,無奈啊!”
  邵鹹尊露出自嘲般的苦笑,依舊不拔長劍,徑以劍鞘迎敵。這幾乎是他此生最嚴重的誤判。他來不及發現:自空中舞刀而下的少年,有著壹雙他許久未見、卻畢生難忘的恐怖血瞳……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