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49章 無小事(上)
官仙 by 陳風笑
2022-2-19 20:39
陳太忠沒想到的是,好不容易有驚無險地度過了這次危機,沒過兩天,區裏有新的傳言了:陳區長似乎那個……貴體有恙,不能那啥。
這個傳言可是有點惡毒,壹般人不敢跟陳區長說,就連廖大寶也不敢亂說,兩天之後,還是林桓這為老不尊的主兒,幸災樂禍地把話傳給了年輕的區長。
陳太忠對這些流言已經免疫了,他要辦的事情太多了,於是不以為然地表示,“他們怎麽說,又傷不了我壹根毛……老書記妳最近沒啥事?”
“妳還嫌我事兒少?”林主席忙不叠地搖頭,“西崖溝的還林款我問過了,村民們說款子都下來了,下壩村的統計也出來了,多報了八十余畝。”
這就是他最近在忙的事,還林款已經全面開始撥付,大部分的款項都直接撥到了農民的手裏,但是不管什麽時候,總有個別人膽大包天心存僥幸。
兩天前,陳村鎮西崖溝的村民到鎮子上告狀,說村委會拿了錢不往下發,鎮領導把村長叫過來,問到底是怎麽回事。
這村長也有理由,村委會認為這錢發下去意思不大,倒不如村裏統壹替大家管理起來,還林的這壹大片是連著的,統壹管理規模化種植,好處真的不少——套種、間伐、水資源等方面,都可以很好地協調,比小農經濟壹般的種植要強很多。
但是想搞好這個,是需要前期投資的,村裏又沒錢,那就只能先挪用壹下還林款,村委會表示說,我們跟大家解釋過了,統壹部署好之後,妳們獲得的只會更多。
這個理由,鎮政府覺得還算說得過去,就給村民們做工作,村裏拿這個錢,是要買泵機這些,集中資源做大事,這也是村委會的職責,妳們別太鼠目寸光了。
已經有人去縣裏,跟政府反應去了,村民們冷笑著表示,說白了,就是村委會看到上面發錢給農戶了,眼紅,至於說搞什麽統壹管理,那真是扯淡的話,誰會相信這個?
鎮子上壹聽,此事居然捅到區裏了,登時就不敢再嘗試調解,而是向區裏請示,此種情況該如何辦理——其實村子裏那點想法,連村民們都看得出,他們能不清楚?眼見著遮蓋不住了,那也就只能先求自己脫身。
區裏的回答,只有壹句話:事情未必是壞事,但是經過村民同意了嗎?
這麽壹問,村委會就再也無法偷換概念,這原本是國家補貼給農戶的費用,不管妳村裏再有想法,也不能隨意地截留,須得先征得農戶的同意——嚴格來講,是該先發下去,然後再收上來,至於有人不願意交,那他不享受便利就是了。
徐瑞麟可不會就這麽簡單地問壹句就算了,他直接向陳村鎮建議,免去西崖溝村村委會主任,陳太忠知道之後,也表示支持。
而且這件事,引起了陳區長的高度關註,他實在想不到,自己三令五申地強調,這個錢要及時地、不打折扣地發到農民手裏,居然還有人膽大包天到從中截留。
當然,這個截留是找了壹定的理由,正是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,但是其本性終究是不會變的,面對此情此景,陳太忠想起了屈刀鄉魏得壹想搞的大棚基地,禁不住扼腕長嘆:與其有琢磨這些歪門邪道的功夫,腳踏實地發展兩個項目不好嗎?
說來說去,農民還是弱勢群體啊,雖說現在的北崇區政府,是相當註意幹群關系了,但是侵害農民權益的事情,還是時有發生。
有鑒於此,陳太忠就安排林桓,妳去調查壹下退耕還林款的發放情況,妳老人家德高望重,此事非妳不可——反正監督和配合政府工作,也是政協的職責。
妳是要累死我老頭子啊,林桓嘴裏挺不滿意,但心裏還真不是那樣想的,他的骨子裏,是有清官情結的,而且他原本就是個閑不住的,別人到了二線上,就是個種花養鳥了,有那嘴碎的想指點兩句江山,基本上也是自討沒趣——別人得願意聽。
跟他們相比,林主席就是幸福的,所以他嘴裏喊累,卻是跟區裏支了壹輛面包車,整天地東跑西跑,結果別說,還真被他查出問題了,有些地方,存在虛報退耕還林畝數的現象。
像這個小嶺鄉的下壩村,就是其中之壹,多報了八十多畝,簽字領錢的人裏,還有十年前就死了的村民,性質……比較惡劣。
他看到的是性質惡劣,陳區長心裏則是濃濃的悲哀,尼瑪,這八十多畝的還林款,壹年下來也就萬把塊,這麽壹點小錢,就讓整個下壩村的村委會陷了進去,說出來就丟人啊。
“既然妳忙,那就算了,”陳太忠搖搖頭,“近期就退耕還林中出現的問題,區裏要開個會,妳協助徐瑞麟辦好此事,該罰的罰該擼的擼……這不是壹年的事情,以後年年要有的。”
“妳不參與?”林桓聽得壹皺眉。
“妳倆把關的事情,還需要我?”陳太忠狠狠地瞪他壹眼,“妳剛才說了,我這最近……不是身體不好嗎?”
“這個傳言,其實也是好事,呵呵,”林主席居然笑出了聲,“起碼很多幹部接近妳的時候,沒有太多顧忌了……妳是又打算指派我幹啥?”
“妳忙就算了,”陳太忠冷哼壹聲,“我找別人辦好了,省得妳總抱怨,查退耕還林是徐瑞麟的事兒。”
“我這可不就是幫小徐背黑鍋?”林桓很不以為然地反問,“整天在鄉鎮亂跑,老骨頭都快顛得散架了。”
然而,話雖這麽說,其實他還是很享受這種工作的,在他看來,新生代的幹部魄力不足,太害怕得罪人,而林某人不怕得罪人——事實上他最得意的,是自己在到了政協之後,還能決定很多事情,對很多二線幹部來說,這種權力依舊在握的感覺,非常難得。
所以他又問壹句,“到底什麽事,妳說壹說嘛。”
“還是跑鄉鎮,移動大棚的建設啊,”陳太忠漫不經心地回答,“這個質量必須把握好,而且這個大棚搭建,需要壹定數量的熟練工人,得組織壹批這樣的人手……老書記,妳的群眾基礎,有用武之地了。”
“這不扯嗎?妳得找盧天祥,他接那麽大的單子下來,”林桓直接點出了北崇首富的名,事實上,盧天祥做為壹個外行,直接介入鋼結構行業,是很不遭人待見的,雖然材料都是區裏買的,他幹的只是加工,賺個加工費,但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。
林主席倒沒有不滿,但是他對盧天祥也沒什麽好感,“盧總不是招了五六十號人嗎?”
“那五六十號,是他加工廠的技術儲備,”陳太忠哭笑不得地解釋,“壹千畝的大棚,讓這幾十號人幹下來,那得幹到猴年馬月去。”
對於移動大棚的各項數據,陳區長現在已經了然於胸了,定好點之後,首先要派人去勘測,選址的光照合適與否,土地是否平整了,水電的供應能否保障,壹切條件準備妥當了,才能開工,要不然那就是瞎耽誤時間。
勘測需要人,設備設施搬運也需要人,搬運過去之後,搭建大棚還需要人,以壹畝的大棚為例,想要幹好,就算排除天氣的因素,兩個大工加兩個小工,起碼要幹三天。
壹千畝的大棚,只說施工,兩個大工加倆小工,起碼要幹三千天,這是很簡單的定額工日的問題,那麽這麽多大棚想要半年之內蓋起來,起碼要有四十個大工和四十個小工。
然而工期還不是這麽算的,有密集期有空窗期,為了保險起見,六十個大工和六十個小工是必須的,尤其是小工,遇到雙搶直接回家了,到時候想找人搭手,那得找大工。
最為要命的是,這個活動大棚,不是人人能上手,學習和適應還有個過程,所以說陳區長操心此事,還真的不是白操心。
“也是,搞這個大棚,起碼要壹百號人,十輛車,”林桓點點頭,他久做基層工作,有些東西不需要人指點,自己就能想到,“但是過了這壹撥工程,這些人就沒事幹了……嘖,其實他們可以去敬德幹嘛。”
陳太忠哈地壹聲笑了,“這是妳想到的,我可沒這麽想,敬德這邊的工作,我是不能做的……老書記,考驗妳人格魅力的時候到了。”
“我就知道,妳找我沒好事,”林桓哭笑不得地搖搖頭,北崇最近和敬德達成了壹系列的合作協議,但是不管怎麽說,北崇終究是北崇,敬德是敬德,眼下陳太忠的意思,就是要借敬德人的力量,幫北崇添磚加瓦了……當然,事後敬德人不會壹無所獲。
可這撥人用完了,大部分是要遣散的,而且可以肯定的是,遣散的會是敬德人,那多少有點得罪人,陳區長身為壹區之長,不便親自操辦。
林桓倒是不怎麽介意,農民工能在家門口找到零碎活兒就不錯了,還想幹壹輩子?他倒是認真地建議,“太忠,我這老頭子,有啥事都敢往上沖,但是妳要考慮,現在辦事的人太少了,得招人了。”